将“干毛巾”拧出水来,是当前钢铁行业挖潜增效工作的真实写照。
钢铁企业是大型生产制造企业,节约和创效的空间就隐藏在繁杂的生产和管理工序中。如果每个环节的降本增效都要公司去推动的话,不但效率低而且很难抓到位。
11月13日,本报在一版头条刊发了题为《市场“寒冬”里,华菱衡钢忙“众创”》的通讯。在这篇报道中,5000多名基层员工的“众创”为华菱衡钢实现吨管降本400元的故事受到了读者的关注。为满足读者需求,本报特刊发来自华菱集团的相关报道,以进一步探究这股源于项目制的“众创热”的实现路径。
作为衡钢的母公司,华菱集团在过去的3年,已累计挖潜增效达160多亿元。在严冬中,他们倡导“以奋斗者为本”,自上而下地将“众创”这件自下而上的事情在全集团展开,让现场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体现。希望华菱集团的做法能够给正在“拧干毛巾”的钢铁企业以思考。
一次从市场到现场的“万众创新”
———2015年华菱以项目制发动员工降本预计超11亿元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12月16日,在华菱集团召开的项目制经验交流会上,华菱湘钢宽厚板厂轧钢电气车间主任周运华在介绍湘钢“宽厚板厂轧机效率提升”项目时说:“只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扎根现场,对现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行为不断改进,杜绝浪费,我们挖潜创效的项目会越来越多,我们降成本的成效会越来越好。”
这代表了很多华菱员工的心声。
前3年,华菱集团累计挖潜增效已达160多亿元。随着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华菱集团要保生存,就必须把干毛巾也拧出水来。
“搭建项目制的平台,就是要让每一个一线的员工成为指挥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自己所能发现的问题;针对我们的潜力,针对我们的差距,持之以恒,一点一点地去改进,使公司形成一个‘万众创新’的平台。”华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曹慧泉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目前,华菱集团确立的跨部门、跨单位、跨层级的攻关项目有近5000个,这些项目有的是根据战略目标分解的,还有的是全员发动、群策群力提出来的。通过项目制推动,湘钢、涟钢实现了在上半年指标基础上吨钢再降成本100元的目标,全集团全年预计降低工序成本11亿余元。
让创新面向市场,立足现场挖潜增效,项目制管理从昔日的“高大上”,融入到了更广大一线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
以项目为纽带 客户的需求倒逼降本
在严峻的经营环境中,钢铁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客户的需求一方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企业降本的发力点。华菱湘钢五米宽厚板厂“钢锭提质提效降成本精益生产实践”项目就源于客户的需求。
湘钢的一家重点客户对钢板表面质量、探伤和不平度要求非常高,曾对产品提出了几起质量异议,并要求湘钢的月交付能力在现阶段的基础上至少再提高一倍。
对此,该厂从厂长到技术人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多方分析找出关键因子,系统攻关、多管齐下保质量。他们找准车底炉热处理能力不足这一生产制约点,审视现场的工艺过程及其消耗,努力提效降本,实现了车底炉单炉次热处理5块钢板的目标,从而使吨钢热处理成本降低5.88万元/月,交货量从原来的月平均不到20件提升到50件,每月可多创效50万元,很好地满足了客户对质量和交付能力的需求。
该项目组主要成员、五米宽厚板厂技术室品种工艺技术员周易说,参加这个项目不但践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而且要和车间工艺人员、天车设备人员、客户积极沟通,打破“小团体”思想的壁垒,树立共同为大集体创效益的精神。
高手在民间 敢干、敢想、敢担责
“企业的问题来自现场,员工是解决现场问题专家。当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以后,员工都去寻找身边、眼前的问题,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曹慧泉这样说。正是一群敢干、敢想、敢担责的华菱人,用智慧和勇气,给华菱带来一个个惊喜。
涟钢的“减少用电最大需量费用项目”就是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项目。
电费支出一直是涟钢供电系统的主要经济指标。在需量负荷未达到变压器总容量的40%时,电费按变压器总容量的40%计费,否则按实际负荷计费。为减少最大需量费用支出,涟钢能源中心供电车间王国葵、熊越强等人根据目前系统负荷情况,提出让涟钢变Ⅰ站退出一台主变的想法。
这意味着涟钢可能面临因发电机组分布不均造成更多的倒送电、发电机全跳机,而且改变系统接线后,个别母线会出现因短路容量偏大造成不安全因素等风险。
这样的项目做不做?王国葵算了一下账:“全年能实现1300万元左右的创效呀!”
涟钢能源中心多次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并表示,只要措施得当,成功的把握是有的。项目可行性及效益评估方案报公司审批后,项目很快启动了。项目组成员全力以赴,公司全力配置资源,针对分析出来的诸多问题,项目组组织成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研究解决办法,分项攻克,保证了退出一台主变后设备运行稳定,达到了项目预期值。
“做成这个项目很有成就感,零成本、高收益,也培养了我们敢干、敢想、敢担责的精神。”王国葵说。
为降低配煤成本,湘钢要大量使用可磨系数差、价格低的朝鲜煤。煤粉对喷煤管道及磨机的磨损特别大,并且出现了高炉喷煤不稳、煤粉堵枪的现象。
湘钢炼铁厂降低固体燃料项目的负责人王伟,组织车间骨干对整个制粉喷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和改造,在对制粉控制参数和煤粉质量进行综合实验分析和理论分析后,对磨机喷嘴环进行面积缩小改造,以降低排渣煤量;同时,大量治理系统漏风现象,开展煤粉工技能培训,等等。
他们不仅使磨机台时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还使朝鲜煤配比由以前的30%提高到80%以上,配煤成本每月降低800万元左右。
像这样的创新创造在华菱还有很多,文章开头提到的湘钢“宽厚板厂轧机效率提升”项目,从今年7月份立项以来,瞄准先进对标挖潜,认真分析落后原因,科学制定实施对策,使轧机单位时间最高轧制块数从26块/小时提高到了31块/小时,为企业年多创效630多万元。
“特大管坯坯料表面缺陷自动修磨”项目组成员刘良愿说:“通过项目制,我们真正看到了高手在民间,一线职工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让奋斗者得实惠 过日子得有“主人翁”意识
“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公司看作是自己开的一样,做事就能尽职尽责,全力以赴,达到公司和个人双赢的效果。”衡钢物流中心坯管部“自制三角木”项目组主要成员,坯管部现场发货员肖革伟这样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
衡钢物流中心坯管部以往使用的三角木一直都是外购的,年采购费用达18.9万元。为节约成本,有人提出了自制三角木的想法。经过调研,“回收废旧方木,自制三角木”项目迅速启动。今年,衡钢利用回收的废旧方木,累计加工新三角木12361个,完全保证了三角木的自供,节约将近12万元的成本。
在物流中心,有人将用过的编织袋重复利用,有人将废旧的火车皮当成移动的仓库,有人将厕所改成家用的冲水模式……
正是在这种充分尊重职工的劳动,让员工分享项目成果的企业氛围下,华菱员工将自己当成了企业真正的主人,以“主人翁”意识,为企业省下每一分钱。
华菱集团出台的项目制实施意见,鼓励“发现项目就激励、解决问题就重奖”。
对直接创效的可按照项目创效额的一定比例或根据项目指标完成情况及价值贡献等明确激励措施,保证及时兑现。对创效显著以及对公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进行表彰奖励,并加大宣传力度。项目奖励对个人,既不封顶,也不影响绩效的分配。
各单位制定了相应的激励制度。如,华菱《总部项目制管理办法》规定,对验收合格的市场创效类项目,根据项目的实施难度等因素,按直接创效额的1%~5%进行奖励;湘钢对项目实行“周跟踪、月排名、季讲评”,对交付质量、项目效果等排名前6位的项目进行奖励;涟钢每月对项目进行评价,对项目目标超过公司上半年最好3个月平均水平的项目按一定比例提成奖励,仅10月份就发放奖励105万元。